包头青山区"十个全覆盖"工程全部完成

彦彦 2015-11-09 08:03:59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既定目标,青山区在完成全部达标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,建成高标准示范村7个、美丽乡村8个。

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既定目标,青山区在完成全部达标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,建成高标准示范村7个、美丽乡村8个。全部在册危房得到改造;建成四道沙河、二海壕2个村的配送中心、21个村的25个便民连锁超市;实现养老保险由政策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,乡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者达10084人,3471人按月领取着养老金。

笔直平坦的通村油路,装饰一新的沿街商铺,错落有致的砖瓦房,浓郁乡村范儿的文化墙,扇扇漆红大门背后一张张朴实、幸福的笑脸……这是青山区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后的现实写照。

环境整治好美丽乡村显现

2014年初,自治区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启动,惠民春风吹进青山区的21个乡村院落,该区重点突破、分步实施、科学统筹、创新思路,推进“1+4+8”模式,13个城中村、城边村向构建“一镇四社区”蓝图高歌猛进,8个沿山村为实现“美丽乡村”目标耕耘不辍。

“17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成了,这里有户外健身器械,有乡村戏台、多媒体活动室、文体活动室、兵乓球室、图书阅览室,娱乐、健身的地方都有了,连互联网都进村了……”西边墙村书记许飞高兴地告诉我们。

“村里的二人台文化小有名气,文化广场建好后,村民们自发组建乡村戏台,每周二、六固定排练演出,热情很高,小日子过得特充实。”镇长吴沈默说。

村民从最初的不理解、懒得拾掇自家庭院,到后来在政府扶持、干部帮助下,比着修房子、整院子、参加文化活动,乡村文明悄然变化。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不仅是公共基础设施的覆盖,也是乡村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全覆盖。

与西边墙村一路之隔的东达沟村,在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中完成了1650米上水管道更新和1900米下水管道铺设,新修通村主干道15700平方米、巷道13400平方米,改造危房42户,新建住房较大面积达160平方米,低保户享受到18700元的政府补贴。还有,新农合医疗保险全部覆盖,40%村民上了社保,超市消费用上了pos机,银行的ATM机也落户在小乡村里。

唠到村里的变化,村党支部书记赵有华打开了话匣子。“过去住土坯房,喝水得手挑肩扛,现在住砖瓦房,上下水管网全部入户,污水处理用的是德国技术。村里还安了太阳能路灯,这些变化以前想都不敢想。最近,我们的秧歌队还要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呢……”

在去年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全部达标的基础上,今年,青山区统一规划,将8个美丽乡村全部提档升级为高标准示范村,实施了“三改(危房改造、院墙改造、上下水改造)、三化(村内街巷硬化、绿化、亮化)、三配套(每村配套建设1个文化广场、1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、1座小型污水处理站)”工程,从根本上提升村庄的整体环境面貌,改善村民居住条件,提高村民幸福指数。

产业发展旺 富裕乡村可期

以前,西边墙村和东达沟村鲜有集体经济,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以养殖、汽修、运输、碎石等为主,年人均收入15000元。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实施过程中,青山区在这两个村确定了全新的产业调整和发展思路,在继续做大做强混凝土建材园区,全力推广种、养殖业的基础上,积极发展汽贸、物流等配套服务业,并围绕历史文化、“古树”文化发展乡村旅游。

不只这两个村,青山区其他村的产业发展也乘势而上。沙尔庆、宏庆德、王应基等村沿园区世纪路,依托装备园区发展装备零部件配套园、园区生活配套服务业,引导农民土地流转、产业转移;赵家店、四道沙河、永和窑等村沿110国道、环城铁路线,发展食品加工园、西部五金机电城等汽贸、商贸、物流相关产业,鼓励农民就近就业、自主创业;色气湾、笸箩铺、二相公等沿大青山南麓,发展集特色农业、绿化苗木、瓜果采摘、观光旅游体验于一体的都市休闲现代农业,拓宽村民增收渠道。

截至目前,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既定目标,青山区已累计投资3亿元,在完成全部达标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,建成高标准示范村7个、美丽乡村8个。全部在册危房得到改造,新建、翻建350户;硬化街巷38.9公里,便道铺装8.4万平方米,侧石安装15公里;21个村文体活动室配置了二人台乐器、音箱,配备图书5万册、室外健身路径195件、电脑50台;建成四道沙河、二海壕2个村的配送中心、21个村的25个便民连锁超市,保障了农村商业网点全覆盖;实现养老保险由政策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,乡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者达10084人,3471人按月领取着养老金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